閱讀次數:920 次 作者:m.danyredsun.com.cn
在氣候寒冷的冬春季節,為了提高豬舍保溫溫度,絕大多數養殖戶都將豬舍的門窗關閉,以減少通風量。這樣,雖然豬舍內溫度能夠保持較高,但是往往將導致豬舍內氨氣含量升高,以致誘發冬春季豬群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給養豬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豬舍小環境的臭氣主要源于豬糞尿,豬糞尿中含大量的氮和磷,在無氧條件下,分解成NH3、H2S等有害氣體。現從豬糞中鑒別出了168種特異性臭氣物質,而對人畜健康危害最大的有害氣體主要是NH3、H2S、CH4等。因此,減少氨的釋放量意義重大。
1 氨氣的產生氨氣是一種有毒、無色、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可感覺最低濃度為5.3 mg/L。畜舍內的氨氣來源主要為兩種:一種是來源于動物體內,主要是腸胃消化物、糞尿等;另一種是舍內環境的氨氣,主要飼料殘渣和墊草等有機物腐敗分解產生的。畜舍內氨氣的含量與飼養密度、畜舍溫濕度、畜舍結構等有著密切關系。根據氨氣的特性,畜舍內的溫濕度越高,氨的濃度相對越高。
2氨氣的標準家畜長期處于畜舍空氣中,氨的容許量應限制的更嚴些,我國無公害養殖GB18407.3規定,場區<5 mg/m3,豬舍<20 mg/m3,牛舍<15 mg/m3。
人對于8 mg/m3的氨一般不易察覺,15 mg/m3時已有感覺,38 mg/m3時引起流淚和鼻塞,76 mg/m3會使眼淚、鼻涕顯著增多。
3氨氣的危害一定量的氨氣進入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氣管炎、呼吸困難、窒息等,氨的水溶液呈堿性,對黏膜具有刺激性,嚴重時可發生堿灼傷,故可引起視覺障礙等各種炎癥。氨可以由肺泡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引起貧血和組織缺氧。
NH3是動物圈舍內公認的應激源,在氨濃度為10—15 mg/kg時,會降低動物對感染的抵抗力。不同動物對氨濃度有著不同的耐受力,反芻動物對氨的耐受比單胃動物強,豬的耐受比雞強;而雞的幼雛對氨比較敏感。
首先,溶解與呼吸道和眼結膜上,產生堿性刺激,1%NH3,溶液的pH值為11.7使黏膜發炎充血,嚴重可使眼失明。其次,由肺泡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破壞其輸養能力,引起組織缺氧。第三,短時間和低濃度NH3可由尿排出,可以得到緩解,但長時間高濃度中毒則不易緩解,會使中樞神經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臟損傷。第四,降低成產力。NH3濃度過高不僅加快誘發流行性豬萎縮性鼻炎,而且還會導致增重下降,爬跨行為減少。第五,使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家畜如果長期處于低濃度的氨中,對結核病和其他傳染病的抵抗力顯著減弱。在氨的毒害下,炭疽桿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的感染過程顯著加快。試驗表明,50 mg/kg和75 mg/kg的NH,會使健康小豬肺部清除細菌的能力減弱。關節炎高發生率、豬應急綜合征損害和膿腫都與圈舍中空氣氨水平成正相關。另外,氨氣還與豬的一些異常行為有關,例如自殘行為。
動物行為學研究表明,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豬會選擇無氨氣污染的場所。畜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高時,可導致豬的增重減慢,飼料利用率降低,小母豬持續不發情。
有報道指出,NH3對畜禽產生影響的起始濃度是25x‘10-6,而當濃度達到lOOxl0-6時對生長性能的影響非常明顯,所以NH3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對養殖業也有較大破壞。原因可能因為NH3對腸道正常菌群有負面影響,阻礙水和營養吸收。總之,高濃度的NH3會在環境中形成惡性循環。
4氨氣對環境的污染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豬場趨向于規模化,這些大規模的養豬企業在給人們提供足量肉產品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糞便和污水。畜禽(特別是養豬業)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質是造成畜牧業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這些含氮物質主要來自飼料中未被消化利用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的降解。
排出的氮,若不通過處理經空氣作用產生大量硝酸鹽,滲入地表水、地下水和飲用水中,促使水體“富營養化”并產生臭氣。據估算,1頭肥育豬從出生到出欄,排糞量為850~1050kg,排尿量為1 200~1300kg,1個萬頭豬場每年排放純糞尿約為3萬噸,加上豬舍沖洗污水,每年可排放糞尿及污水6~7萬噸。每日排污水100~150 t,且糞便惡臭成分高達230種,成為集約化豬、雞、牛飼養中首要的污染畜種。
過去畜禽糞尿用作肥料供作物生長,靠自然界的自然能力消除,但是現在大量的現代化規模養殖場所產生的糞尿遠遠超過了自然界的自凈能力,特別是這些有機質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產生大量的臭氣,不但對人類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而且也嚴重影響家畜的健康和生產性能的發揮,在所有的臭氣中氨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最大。氨的釋放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使豬糞作為肥料的肥效下降。如何控制和減少養豬生產中氨的釋放問題,不僅是一個環境問題,而且是一個經濟問題。
5 國內外畜牧業中氨的排放狀況及采取的措施畜牧業是一個大的氨氣排放源,氨氣對環境的危害已經引起各國的關注,各個國家都在通過各種途徑減少畜禽舍氨氣的排放量。
在英國,畜牧業對水體污染的貢獻率高達9%,NH3的產生和排放大約800/0來自于畜業。
歐洲環境署評估指出,超過80%的NH3排放是來自于畜禽生產。就全球范圍而言,來自畜牧生產的氨大約占50%。在英國、荷蘭、丹麥和德國,畜牧業中排放的氨氣分別占該國總排放量的75%、85%、82%和76%。
從1978年到現在,我國養豬業有了飛速的發展,根據聯合國FAO統計,不僅數量上又了突漲,而且在質量上也有很大的提高,經世界各國研究表明豬的健康及生產性能與豬舍空氣環境有著緊密關系,由此可見空氣環境的控制直接影響養豬生產的質量好壞。
歐洲和美國都對畜禽舍氨氣排放制定了有關法規,如英國要求氨氣的排放總量從1999年的34.8萬噸減排到2010年的297萬噸,在美國單個畜禽場的每天氨氣排放量不能超過45.4kg。并紛紛采取措施對畜禽養殖廢棄物加以限制,并通過立法進行規范化管理。如歐盟有關的法令規定在每公頃土壤中可施入的畜禽糞便氮的總量不超過170kg/年,磷的總量不超過250kg/年;法國也規定在每公頃土壤中可施入的畜禽糞便氮的總量不超過170kg/年,但對施入磷的總量沒有具體要求;丹麥則限制動物的飼養密度來減輕對環境的破壞;一組數學模型和相應的決策支持系統已應用于荷蘭,用于指導畜禽糞便的處理和貯存,并優化其利用。美國的聯邦水污染法中規定,超過一定規模的畜禽場,建場必須通過環境許可。
由于多方面成本方面考慮,我國大多數豬場建在城郊結合部位或者郊區(人口密集、土地占有量較少),產生的糞污及臭味不能及時處理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我國人們對豬肉需求量仍在持續增長,因此,建設先進管理技術和生產的規模化集約豬場是養豬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6減少氨氣污染對養豬業的意義及原則
6.1意義據統計,現代的養豬生產中豬采食的氮中約70%排除體外(約200/0糞氮和50%尿氮)。糞中微生物在脲酶活性的作用下尿中的尿素迅速分解為氨氣揮發,糞氮多以有機氮的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降解成NH3則是一個相對較慢的過程。因此通過對畜禽日糧的營養調控來減少糞便排放量及對環境的影響是集約化豬場從根本上解決糞便污染的重要措施。
6.2減少氨的釋放總體原則①提高飼料氮的利用效率,減少糞尿氮的排出量,尤其是尿氮的排出量;②對排出的氮使其盡量少地轉化成氨,降低糞尿中尿素與氨的濃度及脈酶的活性、pH值、溫度、減少散發表面積等;③對產生的氨通過吸附或化學反應等,使其盡可能少地釋放到空氣中去。